甲午之戰是一場喪權辱國的戰爭,給中國帶來了災難,喪權辱國的程度讓人難以想象。要想讓國家重新崛起,要讓國家更有希望唯一的途徑就是教育強國,教育才能夠培養出人才,在這種形勢下,創建學堂才能夠讓國家復興。一些有遠見的人士順應了這種潮流,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。于是,孫家鼐上奏《官書局章程》,提出“擬設學堂一所”,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《奏請推廣學校折》,提出設立京師大學。
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。1898年6月11日,光緒皇帝頒布《明定國是詔》,正式下令成立京師大學堂。朝廷“派孫家鼐管理大學堂事務”,建立中國第一所大學堂的歷史偉業便落在了孫家鼐的肩膀上。
孫家鼐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,他是安徽壽州人,1827年出生,咸豐朝中狀元,并且當過光緒皇帝的老師,后來還當上了禮部尚書,是一位很有名望有知識有地位的人物。1898年7月3日,“京師大學堂”正式成立,為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,孫家鼐任管學大臣、總教習,成為后改稱為“北京大學”的第一任校長。
北京大學這樣一所聞名海內外的學校,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誕生了,百年歷史的北京大學培養出了無數的杰出人才,他們活躍在各條戰線,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